简介
开宁寺位于妥安乡琅井村委会东南的宝应山山腰。该寺依山逐级建房,坐西南面东北。该寺始建于元末明初,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,有山门、藏经楼、大雄宝殿、南北配殿、铜佛殿、地藏殿、观音殿(原昊天阁)组成。山门为新建,面阔5间,明间为抬梁式,次间和稍间为穿斗式,重檐歇山顶前后廊建筑。藏经楼为二层抬梁式前檐廊重檐歇山顶建筑,面阔3间,进深3间,上层为藏经楼,下层为观音殿,明间有后加的蓬厦。大雄宝殿为九檩歇山顶前檐廊建筑,面阔3间,进深3间。大雄宝殿北配殿为祖师殿南配殿为伽蓝殿,两配殿均为悬山顶抬梁式前檐廊建筑。铜佛殿为新建。地藏殿为硬山顶抬梁式七檩前檐廊建筑,面阔3间,进深3间。观音殿(原昊天阁)为二层重檐歇山顶前檐廊建筑,面阔5间,进深3间。整个开宁寺建筑气势宏大,特别有众多的清代建筑,该寺有30多尊明代金铜造像保存于禄丰县恐龙博物馆。该寺于2003年公布为县保单位,2005年公布为州保单位。
文物本体状况
开宁寺位于妥安乡琅井村委会东南的宝应山山腰。该寺依山逐级建房,坐西南面东北。该寺始建于元末明初,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,有山门、藏经楼、大雄宝殿、南北配殿、铜佛殿、地藏殿、观音殿(原昊天阁)组成。
山门面阔5间,明间为抬梁式,次间和稍间为穿斗式,重檐歇山顶前后廊建筑。
藏经楼为二层抬梁式前檐廊重檐歇山顶建筑,面阔3间,进深3间,上层为藏经楼,下层为观音殿,明间有后加的蓬厦。
大雄宝殿为九檩歇山顶前檐廊建筑,面阔3间,进深3间。角梁被更换过,无斗拱小式大木建筑,风檐板、走马板不存,现存建筑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(1793年)。前檐南侧山墙有碑一块,题目为“宝华圣泉” 七言律诗一首,内容为“锡飞何处叹闇浮 赖有圣泉流往由 八德已通云自散 三生未悟水空流 消消不影心中妙 滴滴能念意外忧 松火试烹寒玉碎 令人尘梦醒扬州 落款为“吴门孙复题”。
大雄宝殿北配殿为祖师殿,南配殿为伽蓝殿,两配殿均为悬山顶抬梁式前檐廊建筑。铜佛殿为新建。
地藏殿为硬山顶抬梁式七檩前檐廊建筑,面阔3间,进深3间。
观音殿(原昊天阁)为二层重檐歇山顶前檐廊建筑,一层檐柱上施五踩米字斗拱,面阔5间,进深3间,二层四周施三踩斗拱,为九檩抬梁式歇山顶建筑,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,脊檩上有“大清乾隆四十九年岁次甲辰仲夏月上浣之”;一层原青砖地坪有大部分保存,规格为正方形,长宽均为31厘米,保存度为80%。
整个开宁寺建筑气势宏大,建寺历史久远,香客较多。寺中有众多的清代建筑,另有30多尊明代金铜造像现保存于禄丰县恐龙博物馆。该寺于2003年公布为县保单位,2005年公布为州保单位。
历史沿革
据《续篇琅井志》载:琅井汉前无考,到了汉时则为越州郡,属安乐境。唐初为西越州境,贞观时属茅州境。南诏统辖云南期间,井盐曾为诏国专用贡品。至大理国改为商民封地,元末至正年间属定远县,归古奕州(今楚雄)所辖。元朝时云南行省开始课税,明初设安宁提举司,明末天启三年(公元1624年)移至琅井为琅井提举司,明朝天启三年(1624年)移连然(今安宁)盐课司于琅井,改名为琅井盐课提举司,隶黑盐井盐课提举司。
在明朝时琅井一年煎盐1599996斤(旧斤),每年课银6414两,清代每年煎盐 1998996斤(旧斤),每年裸银11880两。一年仅产盐创造的财富就达五万至七万两白银。琅井的百姓大多以盐为生,或贩盐、卖盐,或开店经商,或充灶丁、井兵,而少以耕种稼墙。旧时马路四通八达,大批马帮运盐而出,又贩运其它商品而入。琅井小镇商贾云集,店铺林立,繁荣的经济吸引了大量人口,方圆不足一里的小镇,就达致千人口,小镇四条街道呈井字型布局,当街一面,尽为店铺。清康熙45年(公元1707年)于黑、白二井一起从楚雄府分出,在辖于云南布政使司直至清亡。民国设盐场分场,隶属黑井。解放后,因卤停煎撤销,1960年属盐兴县,1954年为第三区,1958年并入广通后设琅井乡。1960年属禄丰县黑井公社琅井区。1961年属黑井区,1966年从黑井划出成立妥安公社属13个大队之一的琅井大队,1969年并入牟定县,是琅井公社所在地,1979从牟定县并回禄丰县,属妥安乡下辖的一个行政村。2010年有20个村社,885户,总人口3866人。少数民族55人,占总人口的1. 4%。
《南诏野史》载:“神狼舔地而卤出,故而狼,后改狼为琅,今因之。井之开不知何朝?唐宋时无考;据元至正中石碣,则有琅井之名,当自元始。”
清康熙《琅盐井志》寺观记载:“开宁寺,在宝华山,开井时建。曲径通幽,高林碍日,殿宇宏敞,狮象庄严。其中,桂阁莲池,其顶,琳宫宝阁。井士肄业于内,晨夕书声与梵呗互发,诚香林胜地也。康熙癸丑,主持僧寂书募众灶捐资重修。”
清康熙《琅盐井志》中艺文志《开宁寺碑记》中有:“去井之东南数武为宝应山,山有寺,相传为开井时所建,因额曰开宁。”
开宁寺在清乾隆三十几年被大火烧毁,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四十九年重建。
禄丰琅井开宁寺于明代陆铸续造的佛,道两教金铜造像现收藏于禄丰县恐龙博物馆。据传琅井诸寺前后一共铸造有八十余尊,历经风雨沧桑,保存至今的仅剩三十二尊。该批铜像用模铸法铸造,禄丰金铜造像群代表了明代禄丰民间金属冶炼和铸造的最高水平。作为云南同时代铜造像中的精品,观众可充分的欣赏到中国传统金铜造像艺术之美。
此外,以开宁寺为代表的在禄丰普遍存在的佛、道两教偶像同居一寺,分庭抗礼却又和平共处的奇特现象,可谓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。这其中蕴涵着的宗教哲学思想和历史文化信息耐人寻味、发人深省。
价值评估
1、开宁寺是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琅井保留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,建筑规整,时代久远,其建筑保留了大量明代至清代琅井地区木结构建筑的特点,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。
2、开宁寺融佛、道两教为一寺,前佛后道,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和平、包容的精神,也反映了中国人特殊的宗教观念和价值取向,文化内涵丰富,发人深省。
3、禄丰县恐龙博物馆收藏的明代禄丰琅井地区各个寺观铸造的一批佛、道两教的铜造像,特别是以开宁寺为主的金铜造像群,客观反映明代禄丰地区雕刻的艺术成就和青铜冶炼铸造的技术水平,让观众充分领略中国传统金铜造像艺术之美。
4、开宁寺一向是琅井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第一大寺,,其保护工作对提升琅井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整体保护工作,促进琅井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重大作用。
相关研究情况
无
调查、考古、保护、展示工作
2009年7月,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对开宁寺做了全面系统的调查。
“四有”工作情况
开宁寺:
1、保护管理机构:开宁寺现由禄丰县妥安乡琅井开宁寺使用,已签订有《文物保护单位使用合同书》,其日常管理保护工作由禄丰县妥安乡综合文化站负责,禄丰县文物管理所负责行政保护管理工作。禄丰县文物管理所和禄丰恐龙博物馆两块牌子,一套人员,编制14人,为县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。
2、保护范围四至为:东至停车场大门,西至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说明碑”,南至碑林,北至山门下;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向外延长20米。
3、保护标志:2006年12月在开宁寺山门西侧立有标志牌和说明牌各一块。规格为120×90厘米,标志碑内容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、名称、公布机关、公布日期。说明牌内容为说明该桥的名称、规模特征、基本状况、历史沿革、保护范围。
4、保护档案:保护档案已于2004年建立,分别存放于禄丰县文物管理所、楚雄州文物管理所。
安全保卫情况
由禄丰县开宁寺负责日常管理保护工作。
下一阶段保护、管理、使用计划
制定保护规划,进行适当的维修和保护工程,恢复历史原貌。
开宁寺地理位置图
开宁寺保护范围平面图